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发展现状

作者:
王莉莉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25658字
所属图书: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北京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的省市之一。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底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规模共计315万,在总的户籍人口中的比例为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其中120余名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预计到2030年,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205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630万,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老龄化水平发展快、程度深。

关键词:

运营养老机构转制

作者简介:

王莉莉:博士,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老龄产业、老龄服务、老龄经济、老龄政策。长期从事老龄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科研专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4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著、专著、译著多部,先后荣获“2015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六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2018年全国老龄办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2019年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二等奖),撰写的报告《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建议》获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重要批示,并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相关部门,研究成果对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文章目录
·前言
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政策情况
  • (一)转制政策情况
  • (二)主要政策内容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主要类型与做法
  • (一)新建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 (二)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
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转制的主要经验
  • (一)明确界定了公办养老机构的职能定位
  • (二)完善了服务对象的分类标准与评估机制
  • (三)以“公办/建民营”为主要形式实行渐进式转制
  • (四)将转制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布局
  • (五)用“一事一议”解决转制中的突出问题
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转制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一)对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必要性的认识仍未统一
  • (二)公办养老服务资源效益发挥仍不平衡
  • (三)现行政策体系难以满足转制需求
  • (四)国有资产评估与保值难度较大
  • (五)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 (六)农村养老机构转制条件较差
下一步转制思路与建议
  • (一)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转制的思路与步骤
  • (二)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转制方式
  • (三)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的成本核算与价格形成机制
  • (四)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
  • (五)建立精细的合同制管理机制
  • (六)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