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与和谐共生规范

作者:
包龙源 梅军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7398字
所属图书:
共生理论视角下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性关系,是关乎人类持续生存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关系。因此,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倘若用生物进化论或人类起源说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形成则源于人对自然的分化和外离,是人类长期展开创造性实践的结果。

关键词:

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维度演变态势

作者简介:

包龙源:苗族,主要从事民族学、社会学研究。已主持完成5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10余项科研项目,在《广西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梅军:苗族,法学(民族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盟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农耕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社科联新型智库专家、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专家、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人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等。主持完成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研究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获“师德标兵”“优秀指导教师”“社会科学团体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
  • (一)时空结构——生成时间坐标系、局部与整体
  • (二)实践互动——主体与客体、能动性与决定性
  • (三)统一辩证——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演变态势
  • (一)人对自然的单向性依赖
  • (二)人对自然的高度认知与实践异化
  • (三)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与“和谐共生”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路径
  •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科技观
  • (二)规范人的实践行为向度
  • (三)加强建设性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