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金刚宝座塔形制探源

作者:
李俊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0129字
所属图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中“金刚宝座塔图”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第191页。“壁画中一种由五塔组成的塔形。北周第428窟西壁绘有此塔。塔下有两层方形台基,台上分立五塔,中部一塔比较高大,是主体。上绘佛传中‘树下诞生’。四隅分立四小塔。各塔有相轮七重,刹顶有仰月、宝珠。大塔刹顶悬挂大幡四幅。这种由五塔组成的塔形,后来通作此称呼。据传古印度摩羯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是释迦牟尼成道时的坐处,称金刚座,喻其坚不可摧,岿然不动之意。后人在其附近佛陀伽耶建大塔,由五塔组成,名为‘金刚宝座塔’。中国现存此种形式的塔共十余座,多为明清时所建,如北京西郊明代所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五塔召金刚宝座塔等。莫高窟所画此塔,提供了早期之形象资料。”词条,主要依据敦煌壁画中的五塔形象将之定义为“一种由五塔组成的塔形”。在《佛教美术辞典》中,“金刚宝座塔”诠释为高大的基台状宝座及台顶上的五塔两部分。五塔,其中央是供奉大日如来的大塔,围绕五塔中央的东西南北分别配有小塔供奉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在宝塔的壁面上雕刻有八塔、金刚杵、四天王、五方佛等中村元·久野健监修《佛教艺术辞典(仏教美术事典)》,东京书籍,2002,第341页。,可以看出《佛教艺术辞典》中的解释依据了现存的金刚宝座塔而进行定义。归纳这两条词条,金刚宝座塔的基本形制大致应表现为下方呈以方形台基,上部立五座佛塔,中央一大塔,四角各列一小塔,对称布局。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李俊:扬州市重大项目办科员。

文章目录
·金刚宝座塔的定义
金刚宝座塔形制的来源
  • (一)五处
  • (二)殿
  • (三)小屋舍
  • (四)附属建筑
  • (五)建筑综合
·方位象征观念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