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间信仰的庞杂与有序

作者:
王晓丽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7659字
所属图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将民俗信仰与民间信仰等同为一,他界定民间信仰为:“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87页。民间信仰就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意识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它表现出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它是由一定人群参与的以外化祭祀活动形式为主的信仰模式。参与的人群或许是三五个,或许是成千上万,并不固定;同时,存在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和一个确切的活动时间;另外,它的每一个祭祀活动里,都会有一些道具的存在,这些道具在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指挥信众进行具体祭祀仪式的作用。第二,民间信仰的内容庞杂多样,包罗万象,每一次祭祀主题相对独立。民间信仰本身无教名、无教义、无教规、无神职人员、无入教仪式、无师徒传承的规定、无学习过程,即没有包裹在信仰内容之外的衍生物。第三,它随机性强。其中包括信仰内容随机;祭祀活动时间随机(可借助任意事件随时举行活动),如:年节、婚丧、出行、生育、动迁、建居、天灾、人祸等;祭祀活动形式随机,即无统一的或规定的形式。第四,在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中,有的存在初级社会组织,甚至有的初级组织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有的是临时推举的祭祀活动的引导人。不论是组织祭祀活动的初级社会组织,还是临时的引导人,它们的功能都是被限定在既定的一项祭祀活动的范围之内,而不在其之外。这种初级组织的成员,没有选举和被选举的过程,但是,存在世袭传承的成分;而临时推举的活动引导人,通常也是在民间任意推举,并无正规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法定意义和选举规则。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王晓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目录
庞杂是民间信仰最典型的表象
  • (一)民间信仰内容的庞杂
  • (二)信仰来源的庞杂
  • (三)组织形式的庞杂
  • (四)民间信仰中多神与多鬼案例
民间信仰中的有序
  • (一)功能上的有序分类
  • (二)造神取向上的有序
  • (三)信仰上的平等地位
  • (四)崇拜时间上的有序性
·民间信仰证实了第三类人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