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解放互联网公益生产力

作者:
徐永光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5934字
所属图书:
老龄社会研究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信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商品”,未来,信用社会的构建将不是靠律法强制和人的“道德”“觉悟”提高,而是靠技术来实现。公益公信力不高是社会痛点,如何让公益资金的流向保持自律互律,公开透明,不做假账,在公众监督中一目了然,是区块链应用的最佳场域,也是成本最低的技术开发测试场。理性公益的科技运用和专业化要求,导致公益的专业门槛越来越高,技术手段越来越强,也决定了公益组织不借助第三方服务将寸步难行。开放互联网募捐,并支持募捐平台适度向公益组织收取管理费,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慈善募捐专属平台的前提。互联网公益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募捐平台同样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平台的选择权要掌握在公益组织和公众手中。政府的责任是加强对平台的监管。

关键词:

慈善事业社会信用互联网公益

作者简介:

徐永光:法学硕士,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并创建希望工程,2015年5月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可持续金融顾问委员会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2021年轮值主席。主编《第三部门研究丛书》,著有《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1989年,徐永光在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时创建希望工程。2007年,徐永光转任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开始打造自己的第二个希望工程——旨在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的新公民计划。

文章目录
·不公益,无互联网
·谁是互联网公益主体
·重建互联网公益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