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及完善途径

作者:
李红玉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77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是经济社会活动和财富聚集的主要载体,因此,城市在慈善事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城市的慈善事业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慈善捐款、捐物和慈善机构的数量都呈高速增长态势,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慈善事业的政府主导特征鲜明,公众缺位现象较突出,也缺乏规范化运作机制,公信力相对不足,今后,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慈善事业捐赠

作者简介:

李红玉: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执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城市病及城市更新。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和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与撰写学术著作7部,在《城市发展研究》《光明日报》《城市建设研究》《城市》《学习与探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文章目录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 (一)中国现代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 (二)全国慈善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 (一)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进展
  • (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制度特征述评
  • (三)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模式与特色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慈善事业的高成本与低公信力并存
  • (二)慈善机构力量不足
  • (三)慈善事业的公众缺位现象突出
  • (四)慈善事业法制化建设滞后
  • (五)城市慈善事业信息建设亟待加强
发展城市慈善事业的主要思路
  • (一)由政府财政援助及管理向社会捐献、民营机构自组织转型
  • (二)由基本救助向社会服务升级
  • (三)改革慈善事业的双重管理体制
发展城市慈善事业的对策措施
  • (一)弘扬慈善理念,培育慈善资源
  • (二)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制和道德环境,提高公信度
  • (三)加快设立遗产税和资产捐赠激励政策
  • (四)发展壮大非公募基金会,创新基金会管理制度
  • (五)创新公募基金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模式
  • (六)构建慈善信息统计、披露和慈善问责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