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他山之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视角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作者:
李珂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0312字
所属图书: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举、公平之计,首要在“创”,核心在“众”。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其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将决定全民族创新创业的高度和效益。当前,各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再到各类高校都举办了主题鲜明、类型多重、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存在思想认知不足、与专业教育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等现实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创业教育比较与借鉴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

李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文章目录
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
  •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与意义
  • (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 (一)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 (二)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 (三)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 (四)新加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国际经验的启示
  •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
  • (二)理顺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化
  • (三)依托专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
  • (四)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高效化
  • (五)坚持分类指导,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