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

作者:
杨菊华 陈传波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9704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8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明确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调查数据,描述了流动人口的流动过程特征。人口流动模式存在家庭式和非家庭式流动双峰并存的特点;家庭成员多分批到达流入地,家庭团聚具有梯次性。在中部地区和跨县流者中,完整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较高,家庭成员团聚的批次较少、间隔较短;而在经济发达和欠发达之地,完整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较低,折射出发达地区家庭团聚的门槛或生活成本较高,而欠发达地区优质资源的不足对流动人口携家带口的吸引力不够。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模式流动批次流动间隔

作者简介:

杨菊华: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博士毕业,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人口学、家庭社会学、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涉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群体的福祉,及公共政策和社会变迁对个体、家庭的影响。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讲授“人口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等课程。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组织资助的多个研究项目。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陈传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文献回顾与梳理
概念界定
  • (一)流动模式
  • (二)先行者与追随者
  • (三)家庭式流动的开始与完成
·数据与样本的基本特征
全部样本的流动过程特征分析
  • (一)流动模式
  • (二)流动批次及批次间隔
  • (三)先行者
分地区的流动过程特征分析
  • (一)流动模式
  • (二)流动批次及批次间隔
  • (三)先行者
·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