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人口形势分析报告(2020)

作者:
胡玉萍 薛伟玲 闫萍 尹德挺 董亭月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445字
所属图书: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报告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分布的现状,总结出当前北京人口的四个形势,北京人口发展面临的五个新挑战、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十四五”的北京人口发展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政府和社会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北京人口现状、趋势、挑战,以及经济社会形势赋予北京人口的新要求,科学认识人口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系统的关系,动态防范和化解北京人口风险,推动人口均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人口政策

作者简介:

胡玉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民生与社会建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社会》《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市委领导批示。

薛伟玲: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人口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老年健康。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人口研究》《人口学刊》《宏观经济研究》等期刊和学术著作中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闫萍:闫萍,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人口发展与城市战略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发展与城市战略、人口老龄化、家庭发展。兼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第九届)、中国人口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第十届)、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理事(第五届)、北京市统计学会理事(第十一届)、北京市卫健委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第三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获法学(社会老年学)博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发展与城市战略、人口老龄化、家庭发展。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项5项。

尹德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青年北京学者计划”、北京市重点人才计划,首批“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名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学报编辑部主任,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秘书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10余篇咨询报告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所授课程入选中组部干部教育“全国好课程”。

董亭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讲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获法学(老年学)博士学位,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老龄社会学、老龄社会政策。在《人民日报》、《人口与发展》、Research on Aging等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

文章目录
北京人口当前形势
  • (一)人口规模稳步下降,人口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 (二)总抚养比持续攀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
  • (三)人口素质居全国前列,高科技人才明显集聚
  • (四)人口分布“多点支撑”,减量发展成效显现
北京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
  • (一)新形势赋予人口均衡发展新使命
  • (二)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 (三)“七有”“五性”需求呼唤更优质高效的民生供给
  • (四)绿色低碳生态家园建设对人口资源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 (五)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要求持续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面向“十四五”的北京人口发展政策建议
  • (一)实现工作—家庭平衡,持续释放生育政策红利
  • (二)继续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高质量发展
  • (三)持续推动民生与人口良性互动,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 (四)打好集约高效牌,持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 (五)提升融合度和智能化,加强人口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