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农村家庭子女性别与医疗照料

作者:
阎溆 任强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545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8~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重男轻女严重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性别结构和女童的健康状况。有男孩偏好的家庭往往认为儿子是更有价值的后代,而女儿因最终要与丈夫的家庭同住,往往不被认为是“自家人”。由重男轻女造成的产前性别筛选和高出生性别比目前已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产前性别筛选逐渐成为有男孩偏好家庭的普遍选择(Hull,1990;Poston et al.,1997;Chu,2001;Goodkind,2011)。以至于到2010年,中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2170640127,二孩和三孩的平均出生性别比甚至达到了131和161(国家统计局,2010)。除此以外,尽管过去十几年我国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总体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女孩死亡率超过男孩这一异常现象仍然相当普遍(曹兰华等,1997;Das Gupta & Li,1999;韩世红、李树茁,1999;曹萌等,2013)。不同于产前性别选择,一旦孩子出生,造成性别失衡的主要原因便不再是国家的生育政策,而是家庭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和家中成年人对女孩有意或无意的忽视(Li et al.,2004;Attané,2009)。

关键词:

中国农村家庭子女性别医疗照料

作者简介:

阎溆:阎溆,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任强:博士,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环境与健康、儿童发展,以及与生育、死亡、劳动力、住房、出生性别比等相关的人口问题。目前作为负责人之一主要参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在儿童碘缺乏病控制方面有突出学术贡献,2003年获得美国儿科学会杰出成就奖。

文章目录
·子女性别、年龄与疾病报告
·子女性别与就医、住院治疗及医药花费
·年龄与性别差异
·同胞竞争与性别差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