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任强
机构: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博士,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环境与健康、儿童发展,以及与生育、死亡、劳动力、住房、出生性别比等相关的人口问题。目前作为负责人之一主要参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在儿童碘缺乏病控制方面有突出学术贡献,2003年获得美国儿科学会杰出成就奖。

  • 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社会研究检验想法
    DonaldJ.Treiman(唐启明) 著 ; 任强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本书主要对明确定义的总体的代表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附带地提到数据收集方法;涵盖了多种技术,包括表格分析、针对表格数据的对数线性模型、各种形式的回归分析、回归诊断和稳健回归、处理缺失数据的各种方法、逻辑斯蒂回归、用于构建测度的因子分析技术和其他技术,以及作为一种因果推论方法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强调使用这些方法对社会如何运行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8~2019
    谢宇张晓波涂平 黄国英 任强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本书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实证性研究报告,分为综述报告、专题研究、方法介绍三部分,依托CFPS 2010、CFPS 2012、CFPS 2014、CFPS 2016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包括人口迁移、收入与消费、婚姻与性别等在内的当前中国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围绕少儿发展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方法介绍部分则对CFPS的样本追踪及观察数据进行了阐释。本书通过丰富的实证研究,致力于用数据描述中国社会变迁的概貌、面向社会推广CFPS数据,为更多学者的研究带来启发和帮助。
  • 合作社研究:脉络与进展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关键词:
  • 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中国的计划生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已经走过了30余年。从解决中国人口多的问题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角度,无疑中国计划生育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学者们和普通百姓普遍认为中国在30多年前开始的计划生育是十分必要的,政府的决策是英明果断的。尽管如此,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国际社会对计划生育认识的转变,也随着中国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中国政府和学者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计划生育工作本身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关键词: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农村家庭子女性别与医疗照料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重男轻女严重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性别结构和女童的健康状况。有男孩偏好的家庭往往认为儿子是更有价值的后代,而女儿因最终要与丈夫的家庭同住,往往不被认为是“自家人”。由重男轻女造成的产前性别筛选和高出生性别比目前已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产前性别筛选逐渐成为有男孩偏好家庭的普遍选择(Hull,1990;Poston et al.,1997;Chu,2001;Goodkind,2011)。以至于到2010年,中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2170640127,二孩和三孩的平均出生性别比甚至达到了131和161(国家统计局,2010)。除此以外,尽管过去十几年我国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总体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女孩死亡率超过男孩这一异常现象仍然相当普遍(曹兰华等,1997;Das Gupta & Li,1999;韩世红、李树茁,1999;曹萌等,2013)。不同于产前性别选择,一旦孩子出生,造成性别失衡的主要原因便不再是国家的生育政策,而是家庭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和家中成年人对女孩有意或无意的忽视(Li et al.,2004;Attané,2009)。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