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应变、检视、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介入策略
作者:
卫小将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367字
所属图书: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5.69-84
卫小将
摘要:
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与欧美社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发展不能一味照搬和复制专业社会工作,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关政策,回归“与民众同在、民众利益至上”的本质,走一条人民取向的社会工作之路。贫困分为客体性贫困和主体性贫困,前者造成的原因有资源的短缺或匮乏,后者主要指个体精神动力层面的贫困。我国精准扶贫不仅要关注客体性贫困,更要聚焦于主体性贫困的治理,以便有效地应对中国本土农村社会问题。让贫困群众意识到反贫困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自己的事情,让贫困群众参与进反贫困事业中来,将针对主体性和客体性的方针有机结合,实现扶贫角度的转变。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社会
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卫小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建设》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相关报告
社会工作发展与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川乡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研究
关于推动云南省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研究报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层面与可能贡献
河南省社会工作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模式探究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 构建现代社会救助体系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
中国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中国精准扶贫中群众的“求贫”心理与情感治理
文章目录
·
“变”与农村社会工作
·
表达性与景观性: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
本土性与内生性: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
临床技术取向与结构性取向: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