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快乐、迷茫与痛苦的身体:中国女大学生毕业整容背后的不平等与抗争

作者:
卫小将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315字
所属图书: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大学是所整容院”的新闻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与议题,人们经常感叹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期间外貌的渐进式蜕变。这里所说的“整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实”的整容,主要指医学技术层面的,虽然涉及人数相对较少,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二是“虚”的整容,主要指社会层面的,指个人在气质、着装修饰、仪表礼仪等方面带来的形象提升。总体而言,后者似乎只是一种日常生活现象,或者是一种社会从众心理与行为,难以放置于一个研究框架之下讨论;而前者早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议题,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概括而言,主要集中于几个话语体系的讨论。首先是“消费社会”领域的探讨,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里“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被打造成最美的消费品,人们给它套上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学的光环。71530775在这里“整容”被视作建构消费符号的工具和策略之一。其次是“身体社会学”领域的讨论,受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身体开始觉醒并成为“第二自我”,同时也成为他人关注的目标,由此,美体(形体、塑身、美容术等)得到格外的关注。这里“整容”被视为一种唤起身体意识,凸显个性和自我形象的途径。再次是“医学科学”领域的讨论,主要认为身体是一种由各部分器官组成的“有机体”,科学与技术可以对其进行重塑和再造。由此,身体不再是一个个生命体,而是一种生理上的“物”,在这里“整容”被视为一种科学改造身体的技术与手段。最后是“女性主义”领域的争辩,围绕女性整容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女性整容是男性中心观念的产物,是男权社会结构压迫下取悦和讨好男性的行为;另一种主张倾听女性的声音,关注女性整容背后的主体性,女性整容并不一味地代表着被压迫,也显示出整容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治理整容

作者简介:

卫小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建设》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文章目录
·快乐的身体:风险社会中的自我掌控与救赎
·迷茫的身体:男性秩序中的自我规训与提升
·痛苦的身体:自我与社会情境的拉扯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