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乡村人类学百年——村落及村落之外
作者:
申玲玲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7964字
所属图书: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7.235-253
周大鸣
摘要:
本文聚焦于国内外学者以村落为中心的社区研究和跨越村落之外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回顾了20世纪上半叶国外对中国乡村开展的“全景式”调查和以“燕京学派”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实践,另一方面梳理了20世纪中期以后,国内外学者对超越乡村边界的思考,总结了家族与宗族、经济与市场、国家与地方、信仰与宗教四种经典研究范式,并着重关注我国人类学学科重建后,国内学者对乡村研究在空间上的扩展、时间上的延伸和对乡村发展趋势的把握,即运用区域研究、变迁研究、都市化研究三大主题对乡村人类学研究进行深化。
关键词:
区域研究
社区研究
变迁研究
都市研究
作者简介:
申玲玲:
申玲玲,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湘潭大学碧泉书院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论区域比较作为方法及其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研究反思及政策建议
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
以不变应万变:一个山村的生活逻辑与政策影响
当代中国研究之转型
作为方法的流域:中国人类学的新视角
乡村工业化与村庄共同体的变迁导言
走进江门粤海湾华侨农场
《聚义村:当代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参考文献
新中国成立前夕:松散的地缘共同体
文章目录
·
引言
20世纪上半叶:村落社区研究
(一)国外开启对中国乡村的“全景性”调查
(二)村落社区研究的本土化
20世纪中期以后:超越村落研究范式
(一)四大经典研究范式
(二)三大主题深化
·
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