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4509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144-166
李培林
摘要:
本文介绍了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形成,以及在该学派影响下中国早期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人类学研究。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奠基人,他提出的“社区研究”的核心议题,把人类学整合入社会学,奠立了中国早期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格局。“中国学派”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在这个主流之下,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分支;另一个是以林耀华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分支。前者另加注重对与经济相联系的社会组织的分析,后者则更加注重对与文化相联系的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关键词:
社会学
中国学派
社会人类学
社区研究
文化人类学
作者简介:
李培林:
相关报告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的体会
实地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Earthbound china “导言”读后感言
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吴文藻与中国社区研究
费孝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费孝通社会学学科体系初探
费孝通与大瑶山的永恒情结
民族学与社会学——西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问题
当前社区研究的三个面向
追寻自主的学科: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流变
文章目录
·
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形成
·
文化人类学调查
·
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