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作者:
金红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363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后论坛(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光邦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傣族膜鸣乐器。本文将对“物”的象征功能的科学解释作为物质文化认知的意义探索,揭示了其在各类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的应用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对光邦这一“物”的深层解读。光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因其所处特殊环境的差异而有着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价值。在稻作文化映射下,它是沟通神灵、达成愿望的人格化象征;在神圣和世俗场域中,它作为语言象征而达成人们和谐相处的沟通愿景;在节庆活动场景中,光邦鼓声作为虚拟符号成为傣族先民生存空间地域边界的象征。乐器光邦以其象征功能的独特价值,在民心相通构建中使社会秩序和谐有序,从而揭示出“物”的存在是其内在功能对外部所起作用而满足外部需求的结果。

关键词:

语言光邦象征功能人格化地域边界

作者简介:

金红:金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

文章目录
·稻作文化映射下的人格化象征
·神圣与世俗场域中的语言化象征
·节庆活动场景下生存空间地域边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