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民性:近代“观念革命”的文化反思

作者:
潘晓成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45页
报告字数:
39190字
所属图书:
走出农耕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近代化中同样面临困境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作一比较,从中探寻文化观念对“国民性”塑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透视中国在转型发展中文化价值观念的演进轨迹,即面对未来发展时的 “观念革命”。技术革命、制度革命的基础和最终归宿在于“观念革命”。社会主流意识摆脱旧的传统和秩序束缚开辟新的境界,是民族国家开创未来的根本之途。
关键词:

小康社会文化转型社会转型

作者简介:

潘晓成:生于1964年,管理学博士。1984年参加工作,长期关注农业、农村问题,公开发表了《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与建设》、《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经济学分析和政策运用》、《合理开发西部水资源推进水利水电产业化》等50余篇理论文章。出版了《转型期农业风险与保障机制》、《论城乡关系》、《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融合度研究》(合著)、《加入WTO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合著)等著作,参与编撰出版了《经济中介人》系列丛书。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参照:中国与日本近代的文化演进
  • 18世纪的日本与中国
  • 中日近代“维新”的文化视角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观念革命”
  • 文化的“性格”与国民性
  • 中国近代“观念革命”
  • 转型社会的文化之“痒”
第三节 关于“小康”社会的文化视域
  • “小康”与“小康文化”
  • 国民性“塑造”
  • 教育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