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2006~2019年景颇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
汪月
王月月
朱婧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54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8.45-59
李霞
王伟杰
王月月
肖远平
柴立
摘要:
景颇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是中缅两国的跨境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发展、传承,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告通过对现已公布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及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的景颇族非遗及其传承人进行梳理,分析其传承发展现状,探讨景颇族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基本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
景颇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
汪月: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
王月月:
朱婧: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相关报告
对“目瑙斋瓦”传承现状和传承模式的探析
2006~2019年普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2019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2019年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19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在文化阐释中归纳景颇族传统文化内核
衍变与传承:瑶族盘王节中的仪式神像画
少数民族口头遗产的价值评定和传承路径——以畲族小说歌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法制体系研究
文章目录
景颇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式保护现状
(一)景颇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统计
(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景颇族非遗统计
(三)景颇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特点分析
·
景颇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布与保护现状
景颇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经验回顾
(一)颁布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二)开展学术研究,加强理论研究
(三)支持传承人群,培育后继人才
(四)设立非遗展馆,加强宣传推广
(五)发展“非遗+旅游”,打造景颇非遗品牌
景颇族非遗在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针对景颇族非遗保护的单项条例
(二)非遗项目类别单一,数量较少
(三)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承机制不健全
(四)宣传力度不够,价值理念凸显困难
新时代背景下景颇族非遗保护和发展前景的思考
(一)构建景颇族非遗传承保护的法律体系
(二)加大非遗项目申报力度和完善管理工作
(三)强化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人才支撑
(四)提升景颇族非遗文化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