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转型期“托底型”社区自治的理论、实践与出路

作者:
李洋 LiYang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321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20~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托底型社区自治是指以社区居委会发挥“托底作用”为主要特征的社区自治类型,在社区自治实践中,“托底作用”除了包括传统上提供基本社区服务如救济外,还包括居民动员、社区风尚培育、政府基层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等。在社区动员和行动能力高度欠缺的社会转型时期,托底型社区自治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从社区的角度来说,其关系着社区居民的基本福祉、社区基本秩序的建立和社区共同体的活力。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其关系着市民基本居住利益的维护、基本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社会归属感的营造。

关键词:

居委会居民参与托底型社区自治

作者简介:

李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社区治理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与社会组织、城市更新。

LiYang:

文章目录
托底型社区自治的理论基础和经验道路
  • (一)理论基础
  • (二)经验道路
·托底型社区自治的主要概念、基本特征和做法
托底型社区自治的两种典型做法:以B市为例
  • (一)以党建工作托底的“党建引领”做法
  • (二)以居委会工作托底的“服务和活动两手抓”做法
  • (三)共性与规律
问题和出路:从托底型社区自治转向多元社区自治
  • (一)问题
  • (二)出路:从托底型社区自治过渡到多元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