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城市社区自组织调查报告

作者:
王思懿 李阿琳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876字
所属图书:
2024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自组织作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在培养居民参与意识、扩大居民参与、提供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效。本报告以社会资本状况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北京市城市社区为例,调查社区自组织的建设现状、与普通居民的关系、与居委会的关系及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研究发现,北京市城市社区自组织目前主要存在资源较为缺乏,专业支持不足;组织类型单一,覆盖群体有限;提升空间狭小,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本报告提出安排专业人员,加强社工指导;扩大服务范围,满足不同需求;引入外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等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城市社区自组织发展和社区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北京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社区自组织

作者简介:

王思懿:王思懿,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李阿琳:博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2012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博士后,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空间与社会等。发表《日本农村分散集落中小都市的出现及其特征》(《城市规划》2009年第5期)、《河北农村内生型发展的区域格局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12期)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著有《就地城市化:强政府与弱产业的农村发展》等。大栅栏实验是清华大学自主科研社区建设驱动的旧城改造和文化重建项目(项目编号:523013007),由沈原、罗家德主持,李阿琳、梁肖月、王海宇等参加。项目自2014年开始实施,项目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孵化、院落空间与社会关系调整、传统文化产业创意三个主要部分,形成了多篇学位论文和多篇期刊论文。

文章目录
北京市社区自组织现状与特征
  • (一)北京市社区自组织的基本情况
  • (二)北京市社区自组织的组织特征
北京市社区自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三种分化类型
  • (一)紧密型社区自组织
  • (二)松散型社区自组织
北京市社区自组织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不同类型自组织的共性困境
  • (二)不同类型自组织的独特困境
北京市社区自组织发展建议
  • (一)北京市社区自组织发展整体建议
  • (二)不同类型自组织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