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
作者:
沈毅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0120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9.127-146
杭苏红
马春华
摘要:
本文从“家”与“国”的关联出发,进一步理解“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从而指出“家”“国”之间“移孝作忠”的伦理设计并不能消解“化家为国”的潜在紧张性,但“移孝作忠”的伦理形式背后却是绅权依附于皇权的利益共享机制。其次,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表面上并不一致,实质上却对巩固皇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中暗含了“外儒内法”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宗法制
化家为国
伦理教化
作者简介:
沈毅:
相关报告
研究构架与方法
信任的差序格局与地区差异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公私观研究
“差序格局”的本意与延展
沟通革命中的规则重构——重新理解沟通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变迁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
差序格局的基础性意义
《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
文章目录
·
“家”“国”关联与“差序格局”
·
“家”“国”关联的历史演变
·
“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的有效衔接
·
“移孝作忠”之伦理联结得以达成的利益根源
·
结语与问题:“差序格局”宏观建构的性质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