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
作者:
刘世定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5847字
所属图书: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另类的功能主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172-192
谢立中
摘要:
本文首先提取了《乡土中国》中重要的学术概念,对费教授关于礼俗社会、面对面—文盲的社会、差序格局、维系私人的道德、小家族等概念的论述进行提炼。其次,本文就这些概念的适用性做考证。关于“差序格局”、“血缘社会”,费教授曾直接指出,它们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中国乡土社会;关于“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只要进一步考查费教授论述它们时所谈的条件,便可发觉它们也可适用到更普遍的范围中。此外,本文还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和《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对应起来,并对《乡土中国》中采用的比较方法的不同类型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前述核心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
差序格局
费孝通
作者简介:
刘世定:
相关报告
“差序格局”的本意与延展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
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土地: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的研究视角
研究构架与方法
信任的差序格局与地区差异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公私观研究
沟通革命中的规则重构——重新理解沟通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变迁
文章目录
·
1.刻画乡土中国的若干概念
·
2.仅仅是乡土中国的特色吗?费教授的观点
·
3.《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和当代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
4.不同类型的比较
(1)模型与模型比较
(2)模型与现实比较
(3)现实与现实比较
·
5.结语:关于本文标题的一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