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机制

作者:
戴一鸣 苗月霞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0659字
所属图书:
社会力量动员机制探索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团圆、安定祥和的氛围。生命重于泰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初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行动,全民动员,我国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上下,举国动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志愿者纷纷奋战在防疫一线,社会组织、慈善公益人士不断为抗疫募集防护物资、捐款捐物。只有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呼百应、人人参与、万众一心,才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我国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机制的一次重大挑战。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来看,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基本恢复正常秩序。目前,仍不时有零星规模的疫情出现,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总体来看,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体现出了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统筹下,举国上下的力量被动员、协同、整合,形成了共同抗击疫情的治理共同体。由此可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有效快速地对社会力量进行总动员与协同组织,是能否有效应对处理公共危机、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与威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社会动员社会力量协同组织机制

作者简介:

戴一鸣: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长期从事公共管理、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组组长或执行组长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大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出版《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合著)等学术专著;在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中国人事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

苗月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长期从事公共管理、人事制度和人才政策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部级及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独立或合作出版了《人才特区建设研究》、《澜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究》、《文献计量视角下的全球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报告(2019)》、《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0、2021、2022)等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我国社会力量动员的历史发展及其阶段特点
  •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社会力量动员方式“由刚至柔”
  • 党的十八大以来:“刚柔并济”的社会力量动员方式
第二节 社会动员场域分析
  • 举国体制下的社会力量总动员
  • 政治动员链
  • 社会动员场域
  • 举国体制下“中国之治”的效能
第三节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目标、动因与方式
  •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目标
  •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动因
  •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方式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机制
  • 基层社区场域
  • 医疗卫生系统场域
第五节 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机制的优化策略
  • 坚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
  • 强化全过程、全阶段的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意识
  • 刚柔并济促进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策略转型
  • 加强数字技术在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中的运用
  • 完善社会力量总动员与协同组织的配套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