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媒介使用与环境风险感知:政治信任的“双路径”中介效应分析

作者:
万仞雪 袁益 RenxueWan YiYuan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7278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刊 第5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传统的风险感知研究未能将媒介技术嬗变与风险传播纳入分析中,因而以媒介传播-风险感知为核心解释机制的风险的社会放大(SARF)模型成为当前核心的理论演绎范式。本研究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环境感知部分的实证数据为支撑,验证媒介使用对环境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媒介使用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差异效应以及政治信任的“双路径”中介效应三大假设。研究发现:(1)媒介使用频率与公众的环境风险感知程度正向相关;(2)与传统媒介使用者相比,以新媒介为主要信息来源的媒介使用者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风险感知;(3)就城市环境风险感知而言,传统媒介使用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政治信任水平,从而削弱其风险感知;而新媒体使用则会降低政治信任水平,从而增强其风险感知;(4)就生态环境风险感知而言,政治信任在传统媒介-风险感知、新媒介-风险感知的作用机制中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使用频率的增加均会导致政治信任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增强风险感知。本研究拓展了SARF模型在信息社会的解释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政务”成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向,“媒介-信任-环境风险感知”机制的提出或可为未来的环境风险沟通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媒介使用新媒介政治信任环境风险感知

作者简介:

万仞雪:万仞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袁益:袁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RenxueWan:

YiYuan: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一)媒介使用与环境风险感知
  • (二)媒介属性差异与环境风险感知
  • (三)媒介使用、政治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的操作化
  • (三)研究模型
研究发现
  • (一)描述性分析
  • (二)媒介使用对环境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
  • (三)媒介使用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差异效应
  • (四)政治信任的中介效应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