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银证通”的有关思考
作者:
郭爱民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9187字
所属图书: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制度结构的转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7.67-80
陈介玄
刘世定
邱泽奇
摘要:
“银证通”是一种银行和证券公司利用网络技术推出的金融创新业务。投资者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利用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银行和证券公司即时共享投资者的相关资料,自动完成资金清算和证券交割,交易结束后资金自动转入投资者的活期存款账户,实现“银行托管资金,券商托管证券”的目的,节约了投资者将资金在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转移的成本——取款成本。取款成本下降使投资者减少了“为满足证券投资需要而持有的货币量”,并加快了这部分货币的周转速度。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银行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投入的要素,产出并不能达到新古典情形下的最优状态。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银行开展“银证通”业务的交易成本,使银行利用现有的投入开展“银证通”业务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产出,使银行获取更大的利润。使用“银证通”的投资者不出现在一个有形的场所,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不复存在,投资者只和证券公司互动。投资者为获取投资信息只能依赖证券公司,并且这种依赖程度大大提高,使证券公司潜在的获利机会增加,同时也可能改变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关键词:
金融
技术创新
银证通
作者简介:
郭爱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5级硕士,现供职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相关报告
西藏农牧民贷款证及当地金融业的新探索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层级性与边界性——着眼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一项探讨
从财政与金融视角看贫富分化——评莫妮卡·普拉萨德的《过剩之地:美国的剩余与贫困悖论》
公益金融:概念、体系及功能
“去杠杆”背景下扬州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研究报告
商业资本的活动
2014~2015年温州金融形势分析及展望
江西金融“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
产权制度、金融压抑与中国农村贫困
文章目录
·
引言
“银证通”:技术创新对证券投资流程的变革
(一)传统的证券投资参与流程
(二)“银证通”对传统的证券投资参与流程的变革
“银证通”:技术创新对货币金融的影响
(一)“证券投资的货币需求”的推导
(二)“银证通”对货币金融的影响分析
·
“银证通”:技术创新对银行投入-产出的影响
·
“银证通”:技术创新对投资者人际网络和信息传递的影响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