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死亡数据评估和调整

作者:
姜全保 梅丽 王丽娜 刘雪昭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587字
所属图书:
人口死亡水平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中收集了死亡信息。学者普遍认为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中存在漏报,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死亡漏报,由此导致人口普查数据中粗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偏低,人口预期寿命偏高。系统性梳理人口普查数据的死亡信息既是对过去数据的总结,也是为未来判断人口普查数据中死亡数据的质量提供基础。就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来说,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较为可靠,而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中死亡数据存在漏报瞒报的现象。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死亡漏报主要集中于婴幼儿阶段和成年阶段。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死亡数据的漏报主要集中在低龄阶段和老龄阶段。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在低龄阶段和老年阶段人口死亡漏报较为严重。因此,在对中国死亡水平进行具体分析之前,需要对人口普查中死亡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
关键词:

死亡数据数据评估死亡人口

作者简介:

姜全保: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与公共政策。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有《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中国生育水平研究》。

梅丽: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数理人口学相关研究。

王丽娜: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健康相关研究。

刘雪昭: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现就职于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主要从事金融相关研究。

文章目录
·死亡数据的收集
·死亡数据质量分析
·婴儿死亡率的调整
·人口预期寿命的调整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