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社会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作者:
穆松林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02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双重背景下,本文以北京市2020年数据为基础,分析北京社会建设空间布局建设现状,主要如下。第一,引导人口在空间有序流动。目前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尤其是引导包括核心区在内的中心城区人口向其他重点区域有序流动。第二,促进教育资源空间均衡。在空间上存在各功能区数量不平衡、各区内部差异大等特征,应充分利用城市疏解和乡村建设腾退空间资源,优先用于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第三,加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空间上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平原多点区域和生态涵养区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短缺。第四,强化社会组织空间治理功能。提升针对不用区域空间的服务供给专业化水平,重点区域空间如回天地区要补齐短板。第五,优化完善体育设施空间圈层布局。以提升全民健身功能为理念,关注“一老一小”特殊人群的需求,使体育设施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

空间布局社会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穆松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土地估价师,中国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省质量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与空间治理、城市与乡村地理学的理论、应用和对策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空间治理与土地利用等。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发理论文章5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笔或参与的咨政建言报告得到中央及相关领导批示8份;获得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奖项5项;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6部。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北京社会建设空间布局分析
  • (一)各区人口空间布局分析
  • (二)各区教育建设空间布局分析
  • (三)各区医疗建设空间布局分析
  • (四)各区社会组织空间布局分析
  • (五)各区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分析
研究启示与建议
  • (一)引导人口在空间有序流动
  • (二)促进教育资源空间均衡
  • (三)加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四)强化社会组织空间治理功能
  • (五)优化完善体育设施空间圈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