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2022年北京社会发展报告

作者:
包路芳 李晓壮 赵小平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4965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下,北京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常住人口规模持续稳中有降,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双减”行动成效显现,健康北京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些都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服务业复苏缓慢,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老龄少子化加速,城乡、区域、群体收入差距缩小缓慢,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任重道远等。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聚焦“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促进服务业和就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着力缩小差距迈向共同富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首都社会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

北京社会建设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包路芳: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和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治理、人口流动等。主要著作:《挂甲屯的故事——北京城乡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等4部,论文和调研报告7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项,主持完成首都高端智库重大项目以及各级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优秀奖、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李晓壮: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社区研究、流动人口。主要著作:《迈向均衡型社会——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专著)、《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基于成都市的实例考察》(专著)、《延庆调查——县域社会建设考察报告》(合著)。主持课题:“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共同富裕路径研究”(智库重大课题)等20多项。主要论文:《城市治理体系初探——基于北京S区城市管理模式的考察》《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升园社区的调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等50多篇,荣获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第十五届二等奖,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赵小平:北京师范大学非营利管理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全国义仓发展网络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公益慈善事业、社会组织发展、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治理。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组织的生态关系研究——两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结果比较》(专著)、《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中的困境与出路》(合著)、《基金会评估:理论体系与实践》(合著)、《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以2008年以来重特大地震灾害为主线》(合著)、《为流动人口撑起一片蓝天——社会组织服务流动人口案例集》(合著)等。在《社会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文章目录
北京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持续恢复发展
  • (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 (三)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 (四)常住人口规模持续稳中有降
  • (五)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 (六)健康北京建设全面推进
  • (七)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八)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新发展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服务业复苏缓慢
  •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 (三)老龄少子化加速
  • (四)城乡、区域、群体收入差距缩小缓慢
  • (五)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形成任重道远
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一)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二)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
  • (三)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 (四)着力缩小差距迈向共同富裕
  • (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首都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