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融合共治:浦东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韩志明 赵蕾 李春生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28854字
所属图书:
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产城融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高阶阶段,也是实现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产城融合是贯穿浦东开发开放历史的重要主线,大致经历了产城割裂、产城混合和产城融合三个历史阶段,规定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方向及其内容。围绕产城融合的主线,浦东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制度体系、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质量、宜居环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发展和数字治理赋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浦东在产城融合共治进程中还面临着顶层设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要素、人才服务体系、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文化服务、基层治理、人文关怀等诸多层面的短板与挑战。需要进一步高位统筹产城融合的顶层设计,适时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的系统改革,整体平衡产城融合中的矛盾性诉求,建构适配产城融合共治的管理机制,强化产城融合配套资源的高效供给,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持续提质增效,大力改善优化城乡居民的宜居环境,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夯实产城融合共治的数字治理系统,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浦东产城融合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融合共治

作者简介:

韩志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青年理事,中国青年政治学会理事,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专著或编著等8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杂志全文转载。

赵蕾: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基层治理。

李春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基层治理和技术治理。

文章目录
浦东产城关系演进的历史梳理
  • (一)成本主导——“产城割裂”阶段
  • (二)产业升级——“产城混合”阶段
  • (三)创新驱动——“产城融合”阶段
浦东产城融合演进中的举措与成效
  • (一)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
  •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 (三)人才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 (四)社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
  • (五)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 (六)区域宜居环境日趋优化
  • (七)党建引领价值全面凸显
  • (八)基层治理动能深层激活
  • (九)社会组织发展拾遗补阙
  • (十)数字治理体系持续赋能
浦东产城融合进程中的难题和挑战
  • (一)缺少产城融合顶层设计
  • (二)空间规划布局不够协调
  • (三)产业结构要素缺乏协同
  • (四)人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 (五)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足
  •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备
  • (七)综合交通体系存在短板
  • (八)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均衡
  • (九)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 (十)人文关怀供需尚不匹配
推进浦东产城融合共治的路径与方法
  • (一)高位统筹产城融合共治的顶层设计
  • (二)适时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的系统改革
  • (三)整体平衡产城融合中的矛盾性诉求
  • (四)建构适配产城融合共治的管理机制
  • (五)强化产城融合配套资源的高效供给
  • (六)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持续提质增效
  • (七)大力改善优化城乡居民的宜居环境
  • (八)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 (九)夯实产城融合共治的数字治理系统
  • (十)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