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武君
机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
个人简介: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副院长。

  • 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
    郑耀抚 韩志明 张武君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浦东新区自1990年开发开放之初就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在城市信息化、智慧化和智能化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获批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数字化管理示范城区和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在安全管控、服务供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智慧社区经历了起步阶段、建设阶段和整合提升阶段,基本做法包括构建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上下畅通的数据资源库、构建开放式的智慧社区平台和不断开拓智能应用系统场景等,切实减轻了社区干部负担,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打造出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浦东模式。在数据驱动智慧治理方面,浦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坚持用“城市大脑”推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两网”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处置高效化、管理可闭环”。其中,比较典型的做法包括: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垃圾智能化分类监管;重塑城市执法流程;全面打造智能化界面管理秩序;将数字化技术深度延伸到社区,针对长期以来社区普遍存在“飞线乱充”难题,应用智能监管技术打造全过程治理链条;通过科技助力外卖骑手交通违章治理,开发应用骑手交通管理平台,初步实现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的智慧化管理。在数据赋能公共服务方面,浦东始终坚持用数据赋能“家门口”服务,不断推动“家门口”服务站的智能化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与联勤联动相结合、标注化规范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智慧治理与精细治理相结合。针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群租房问题,浦东坚持应用数字化技术“堵”“疏”结合,应用各种智能监控和警报技术,推动了群租房的智能化监管。在全面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浦东还坚持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社会保障领域,充分发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集成计算优势,打造出精准救助平台,初步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社会救助模式转变。在化解城市停车难问题上,浦东也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停车综合治理实践,实现了车位与车辆的实时匹配,初步化解了城市停车资源“孤岛”问题,提升了城市空间复合价值。在技术优化基层治理方面,浦东针对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难题,始终坚持用数字化技术化繁为简,用小创新撬动大治理。针对社区治理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浦东打造了一套综合性社区治理体系,精准测量社区治理水平。针对加装电梯中共识难以达成的问题,浦东积极开展针对加装电梯的协商民主创新,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悬空老人”问题,还为解决其他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而对于长期以来的治理碎片化问题,浦东也给出了技术驱动整体性治理的简约方案。高行镇通过12345热线,探索出“六诊工作法”,实现了“一切围着难题办”和“一切围着群众转”的现代化治理。北蔡镇综合应用各种智慧技术,推出了“智能码”治理平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一码通用”。
  • 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韩志明 庄新军 张武君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01月
    在30余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中,浦东新区在产城融合方面先行先试、深入探索,先后经历了产城割裂、产城混合以及产城融合三个发展阶段。作为首个国家级新区,浦东自建设初期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实现产业的快速集聚和规模扩张。依靠政策的战略性规划和科学指引,浦东新区秉承产城共荣与协同发展的理念,推行了产业发展与社会服务互相融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互相统筹、价值引领与技术补充互相联动的全方位改革举措,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城市各个子系统的统筹平衡,初步构建了多元主体融合共治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格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形成了大量值得推广复制的经验,成为产城融合领域的重要标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浦东各方面工作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特色产业园区接连涌现,现代化国际社区日益完善,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党建引领价值更加凸显,基层治理动能不断激活,“复合共治”模式逐步成形,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实现有机互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浦东跑出了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满足了浦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探索出一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新道路。浦东的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产业集聚引领方面,浦东多措并举引导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规模倍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浦东在产业引领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生态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在增进开放合作方面,浦东成立了央地融合区域化党建联盟,全面促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实现了阵地、空间的延展融合。在融合共治方面,浦东着力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产城融合共治新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新区正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动能转换,赋能经济发展,提升治理绩效,力求成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范。
  • 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报告(2024)
    邢炜 雷新军 主编 ; 张武君 张晓娣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1月
    2023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10周年。10年来,从上海起步,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雁阵”,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基于此,《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报告(2024)》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十周年的经验探索和理论创新,推出“总报告”、“开放浦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浦东”、“高质量浦东”共16篇报告,全方位描摹和探寻十年“头雁”引领开放之路。总报告描绘了2023年浦东经济发展情况并对2024年发展进行预测分析,指出2023年面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浦东经济增速在上年历史新低基础上强力反弹;展望2024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浦东将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预期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能够实现总体平稳增长。“开放浦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有6篇。分别从上海自贸区十周年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体制、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债券市场、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动等视角进行分析。报告总结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口岸监管服务模式、金融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等领域的成果,认为扩大投资开放、完善贸易规则、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主要方向,指出在国际投资领域需要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步伐,营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实施更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推动企业“走出去”。报告立足临港新片区建设,结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深入分析新片区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的重点、突破口和配套政策,以进一步发挥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报告认为未来优化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可以从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部门间协同与共享机制,积极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着力推动法治环境建设,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挖掘数据价值,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创新浦东”共有5篇,分别聚焦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飞机研制与商业运营、张江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题。报告分析比较了创新生产要素协同的三种模式——中关村模式、合肥模式、硅谷模式的适用性,为浦东新区以科创企业为枢纽促进创新生产要素协同提供了相关路径建议。报告梳理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前沿技术引领、产业集聚高地、创新应用示范、体制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讨论国家级人工智能先导区的建设情况,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后针对浦东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报告基于2023年中国乃至世界航空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C919大飞机成功研制与商业运营案例,诠释了新型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新区的生动实践,提出了在浦东大飞机事业发展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三大建议。报告指出浦东依托新型数据交易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劲的数据需求和先进的数据技术等优势,可将张江打造成为国内数据流通交易活跃度最高、数商企业集中度最高、数据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报告认为浦东地区的特色民宿探索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乡村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在致力于推动浦东地区农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更为注重环境的美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高质量浦东”共有4篇,主题分别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等。报告从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主力军作用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应努力推进浦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助力浦东构建“智慧城市”和“全球城市”的路径。报告从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进行技术和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着手,探讨了推进浦东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可能性。报告提出浦东新区产业规划可构建“金字塔式”的体系结构,推动浦东新区各区域的产业规划向精准性和竞争性迈进,共同促进浦东新区产业规划体系活力的提升。报告梳理外高桥保税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分析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高桥保税区的积极影响,探讨未来外高桥保税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