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村落文化主体的自我演变

作者:
贾滕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69页
报告字数:
58314字
所属图书:
故乡记忆:晚清以来中西部村落文化变迁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村落的形成、分布、命名以及兴衰,受历史时代背景、环境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一些历史记载和故事在村落世代流传。村落的分布、规模与命名,一般都与建村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相关。在传统农业区域由宗族组成的血缘单姓村落(庄)或多姓村落中,家庭是家族的分支和基础组织,众多家庭比邻而居,形成共同生活的群体。本文对家庭共同体及其变迁、家庭交往圈和村落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进行分析。村落文化共同体的存续,是外在社会结构与村落内在社会稳定、有序的统一,是村落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能量交换均衡的统一。
关键词:

社会结构公共空间村落文化家庭共同体

作者简介:

贾滕:贾滕 1971年生,男,河南南阳人,历史学博士,教授,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河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文化史、当代农村基层治理与文化建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独著2部、第一作者合著2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文章、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村落命名
第二节 家庭以及村落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演变
  • 家庭共同体及其变迁
  • 家庭交往圈
  • 村落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
·结语 中国传统农区的村落文化主体及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