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2年我国不同人群人生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陈祉妍 郭菲 方圆 蔡济民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479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生意义的寻找与获得既是心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根据2022年对青少年、高校学生、成年职业人群三类群体总计172559人的调查,展现当前我国不同年龄人群的人生意义感现状,分析人生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关系,并提出对策建议。调查采用人生意义问卷、空虚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等工具。结果发现,青少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而迷茫感有所增强;在18~32岁,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人生意义,此后人生意义感保持在较高水平。对于“我的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这一代表拥有人生意义的表述,63.0%的青少年、63.0%的高校学生、66.3%的成年职业人群表示赞同。人生意义感与抑郁、空虚感呈显著的负相关。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职业人群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人生意义感均越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对学校和专业越喜欢,人生意义感越强;对已婚人群来说,有子女者的人生意义感更强,同时人生意义感越强,后续生育意愿越强。

关键词:

抑郁青少年高校学生人生意义空虚感

作者简介:

陈祉妍: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郭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社会情绪与行为发展、家庭教养、心理测评、发展心理学等。

方圆: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大数据。

蔡济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人生意义的心理健康价值
  • (二)当今青年的人生意义问题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不同人群的人生意义感现状及相关因素
  • (一)不同年龄群体的人生意义感现状
  • (二)人生意义感与抑郁、空虚的关系
  • (三)人生意义感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讨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