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京津冀制造业“三链”融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禹海波 张新媛 陈璇 于洪丽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8178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深入分析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的研究意义、现状与发展目标、发展问题、融合模式及对策。首先,介绍“三链”及“三链”融合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三链”融合的研究意义。其次,分析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现状与发展目标。京津冀研发经费投入逐渐增加,协同创新指数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但京津冀三地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整体结构不均衡。目前,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面临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三地制造业“三链”不匹配、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等挑战。再次,提出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模式,包括政府激励研究机构设计与研发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的融合模式、政府引入创新型“链主”企业的创新融合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京津冀“三链”是如何实现融合的。最后,提出加大对三地制造业创新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搭建三地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化创新平台、引进创新型“链主”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协同创新、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所需的资金链和建立完善“三链”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等6个对策。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京津冀制造业融合模式创新链

作者简介:

禹海波: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省部级课题1项,在研省部级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际期刊及中国管理学会联合会(FMS)认定的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张新媛: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

陈璇: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

于洪丽: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生物电磁技术、脑科学与神经工程。

文章目录
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研究梳理
  • (一)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的内涵
  • (二)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研究
“三链”融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 (一)综观世界——着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链已成为各国共识
  • (二)审视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
  • (三)聚焦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并可互为补充
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现状与发展目标
  • (一)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现状
  • (二)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目标
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且落地不充分
  • (二)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不充分
  • (三)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均衡
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模式
  • (一)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模型
  • (二)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模式
  • (三)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模式案例分析
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进一步加大对三地制造业创新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三地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三地制造业研发创新的协同发展
  • (二)搭建三地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化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三地制造业创新成果的转化
  • (三)引进创新型“链主”企业,推进三地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实现三地高端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 (四)围绕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协同创新
  • (五)完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所需的资金链
  • (六)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三链”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