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
王国华
出版日期:
2010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7639字
所属图书:
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7.110-128
刘金伟
陆学艺
唐军
宋国恺
张荆
李君甫
摘要: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北京市政府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北京市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但是,与国外成功的产业集聚区相比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树立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本位意识,落实“人才本位”的理念,促进产业集聚、培育骨干企业,才能克服弊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市场主体
作者简介:
王国华: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化产业理论。
相关报告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关系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面板数据
人才集聚力的环境要素模型——基于北京市丰台区主导产业人才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创意城市建设的内在品格研究
陇中旱作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青海培育市场主体问题研究
遵义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商贸流通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研究
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
山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积极推进信用河南建设研究
文章目录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现状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北京市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模式
(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提升北京首都形象确立“开放的北京国际大都市”品牌起到了巨大的助推器作用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及管理与服务水平较差
(二)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行政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
(三)经营管理理念与赢利模式落后
(四)只注重园区的硬件建设而忽略园区的软件建设
(五)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品牌意识缺乏
(六)管理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园区建设等原创性理论研究滞后
·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