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障水平

作者:
叶金国 罗坤 韩珍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63页
报告字数:
49308字
所属图书: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五保供养制度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制度创立,建立了“老农保”制度。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要求我国尽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民养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险,2009年9月,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2011年7月,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镇居保”)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合并“新农保”和“城镇居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合并后,农村养老保险的统计数据难以单独分离出来,本文主要探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保障水平情况,从而了解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

叶金国:河北经贸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教授,管理学博士,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罗坤:

韩珍: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五保供养制度阶段
  • “老农保”制度阶段
  • “新农保”制度阶段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阶段
第二节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概念界定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区域政策比较分析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测度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路径
  • 财政补贴提升路径分析
  • 个人缴费提升路径分析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