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青海:打造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优势

作者:
张壮 马震 赵红艳 才吉卓玛 刘畅 殷彦培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1470字
所属图书: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青海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分析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现实基础上,阐释了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利条件表现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构建,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加速实施,自身转型发展优势潜力明显等;制约因素表现为经济形势带来挑战,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工业面临绿色转型压力,科技创新仍存短板,生产配套服务支撑不足等。最后提出了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实现路径: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打造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撑,增强服务经济新动能,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新布局。

关键词:

青海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

作者简介:

张壮:博士,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家公园等。

马震: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赵红艳:博士,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才吉卓玛:经济学博士,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

刘畅: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殷彦培: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发展。

文章目录
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现实基础
  • (一)支柱产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
  • (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 (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 (四)其他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 (五)产业发展保障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有利条件
  •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构建
  • (二)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加速实施
  • (三)国内新基建全面提速实施
  •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 (五)自身发展优势潜力明显
  • (六)“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经济转型
  • (七)绿色发展理念广泛深入贯彻
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制约因素
  • (一)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 (二)基础条件比较薄弱
  • (三)工业面临绿色转型压力
  • (四)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六)生产配套服务支撑不足
青海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实现路径
  • (一)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
  •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撑
  • (三)打造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优势
  • (四)增强服务经济新动能
  • (五)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