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空间再造与易地搬迁人口的社会适应

作者:
江立华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1806字
所属图书:
融合之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十三五” 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2个省份1400个县的约960多万贫困人口从原居住的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的地方搬离出来。其中70%多实行的是集中安置,建设集中安置区3.9万个。这种快速进入城镇或中心村的搬迁模式,使搬迁居民摆脱了贫困,又提高了当地城镇化率,让深山中以传统小农生产为生活逻辑的村民深层次地卷入城市化、市场经济的现代生活逻辑。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剧烈的跳跃式社会变迁和时空压缩下的生活方式快速转变。以此为背景,本文讨论了易地搬迁人口社会适应这一话题中的空间再造及类型、易地扶贫以“亦城亦乡”为特征的易地扶贫搬迁空间再造、以“从散居到聚居”为特征的搬迁居民现代身体形塑、空间再造与搬迁居民的社会适应分异、文化堕距与搬迁居民的文化适应五方面内容。
关键词:

社会适应易地扶贫搬迁空间再造易地搬迁人口

作者简介:

江立华:安徽歙县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社会学史》首席专家之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发展、人口流动、社区治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7部。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4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有3项成果分别获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文章目录
空间再造及其类型
  • (一)何为空间再造
  • (二)空间再造的两种类型
亦城亦乡:易地扶贫搬迁的空间再造特征
  • (一)物理空间再造:灵活规划和开放
  • (二)社会空间再造:关系重构、吸纳参与和秩序重建
  • (三)意义空间再造:美好想象、情感疏导与认知自致
从散居到聚居:搬迁居民现代身体的形塑
  • (一)物理空间变动与身体规训
  • (二)社会空间变动与身体适应
  • (三)意义空间建构:理想形象的塑造
  • (四)身体的现代性
空间再造与搬迁居民的社会适应分异
  • (一)空间的多维变动和社会适应
  • (二)空间对适应的影响机制
  • (三)搬迁居民社会适应分异
文化堕距与搬迁居民的文化适应
  • (一)易地搬迁人群文化适应滞后的特质
  • (二)政府主导下的文化再造
  • (三)内生动力驱动下的文化适应
  • (四)搬迁社区的文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