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国家医疗保障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DRG/DIP三年行动计划扩量与增面关键年,为了解我国社会办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实施情况,2023年5~8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组织的“全国社会办医院高质量发展与能力建设现状”专项问卷调研对“医院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共回收474份有效样本,分布在27个省份的162个地市,其中76.22%的医院已开始DRG/DIP付费实际结算,其中实施DRG付费的医院占54.99%,实施DIP付费的医院占45.01%。为适应国家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大多数社会办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已实施DRG/DIP的医院在学习培训方面更为积极,培训工作更为到位。调研结果显示,在尚未实际支付的社会办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DRG/DIP认知能力还不够,医院尚未建立基于DRG/DIP的系统思维与管理机制,医保和病案人员能力不足以应对DRG/DIP改革。在已进入DRG/DIP实际支付的医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支付方式改变带来政策性亏损和病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社会办医院病案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调研医院中无专职病案管理人员和病案编码人员比例达到17.83%。90%以上的医院对病案编码人员培训、专业数据分析机构的进院辅导有较为强烈的需求。调查提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给社会办医院带来新的挑战,亟须建立全流程管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病种成本控制、优化病种结构,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