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进展与经验

作者:
应亚珍 张立强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12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DIP付费是基于中国本土实践总结提炼而成的支付体系,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自2020年11月启动以来,全国有203个统筹区开展了DIP改革。各地区抓扩面、建机制、夯基础、推协同,支付改革稳步推进,部分地区形成了典型经验、成效初显。同时由于DIP改革专业性强、利益关系调整范围大,本报告通过剖析改革中需避免的认识误区、实施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强化信息数据支撑、持续完善技术规范、科学精细实施、加大医疗服务供给侧协同推进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

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技术规范

作者简介:

应亚珍:二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卫生财政与绩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财政、公共财政、卫生经济、医疗保障、医保制度与政策、“三医联动”改革与绩效评价等。现担任国家医保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技术指导组组长、国家医保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共体技术指导组专家等。曾受派承担福建三明市医改跟踪研究任务,撰写《三医联动 多方共赢》蹲点报告,系统总结三明医改经验与内在逻辑。牵头负责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全国财务年报分析等研究工作等。多项研究成果成为重要决策参考。

张立强: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智慧数据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医保信息化、中医药管理。

文章目录
强化顶层设计及统筹推进
  •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调规范统一
  • (二)层层调度推进,力抓进度覆盖
  • (三)全面动员参与,加强协同配合
  • (四)不断优化完善,理论实践双向互动
各地的实践做法与经验
  • (一)区域总额预算
  • (二)病种分组
  • (三)分值计算
  • (四)结算清算
  • (五)监管考核
  • (六)大数据运用
  • (七)异地就医纳入DRG/DIP付费管理
部分地区改革成效初显
  • (一)助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 (二)提升医保治理效能
  • (三)着力人民群众享实惠
实施中需避免的认识误区
  • (一)误区一:在改革推进阶段就过于强调成效
  • (二)误区二:采用新的支付方式完成改革任务,忽视改革目标
  • (三)误区三:区域总额预算仅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 (四)误区四:DIP唯临床论
  • (五)误区五:某一种付费方式就可以“包打天下”
深化改革相关建议
  • (一)提升医保管理经办能力
  • (二)推动医疗机构协同改革
  • (三)明确分组调整办法、完善DIP技术规范
  • (四)重视信息系统支撑和大数据应用
  • (五)加强总结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