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文化的采借与传统的发明:元阳傣族泼水节“传统”建构的人类学思考

作者:
罗丹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883字
所属图书: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一个民族在现实发展诉求中面对文化的变迁与固守的抗辩时,会不断反观自身文化传统,故传统是在具体时空中不断变迁和调适的。传统被“发明”的内部性因素包括某一民族历史上的知识积累、生产力的变革性突破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创造发明等;外部性因素则包括围绕族群间资源配置展开的竞争、文化交互过程中的借取和学习等采借行为。文化采借为传统的“再造”提供了合法性。而内外部因素的合力就构成了传统发明的动力机制。传统发明的基本前提在于能否在特定场域中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元阳傣族泼水节文化采借传统发明

作者简介:

罗丹:哈尼族,云南普洱人,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云南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科研博士后,研究领域为民族问题、生态民族学、公共资源管理与社区发展问题。

文章目录
·引言
·研究对象及相关背景概述
元阳傣族泼水节传统发明的文化采借机制
  • 1.元阳傣族泼水节的公共文化时空及其进入
  • 2.泼水节活动的建构与塑造
文化采借与传统发明之抗辩及反思
  • 1.文化采借和传统的发明的非随意性
  • 2.采借的文化和固守的传统
  • 3.元阳傣族泼水节文化符号功能转换的反思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