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妮丝·赫勒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学术界。最初,赫勒的思想是作为卢卡奇研究的伴生物而传入的,之后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日益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其思想的研究不仅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更从研究价值上指认了赫勒思想的借鉴及启发性意义。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内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的译介日益规模化,对赫勒思想的研究再次出现了群聚效应。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和重要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家,其《日常生活》是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研究的重要代表性著作。该书是赫勒以微观视角系统研究日常生活的理论著作。赫勒认为,社会变迁的微观尺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变迁无法仅在宏观尺度上实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思想、意识与态度的转变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