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十四五”期间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及展望

作者:
莫于川 任肖容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91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法律制度是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包括规范法和促进法两类,涉及法律、法规、规章等。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大体包括萌芽起步、高速发展、规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新时代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发展具有四个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体系;深入科学立法,促进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精细化;加强党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着眼主要矛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已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仍要解决好中央层面立法和地方层面立法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逐步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实施机制。当下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实践重点是切实推动《志愿服务条例》贯彻落实,长远任务是尽快推出“志愿服务法”,并形成与之配套的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

志愿服务法治体系志愿服务条例法律制度建设“志愿服务法”

作者简介:

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行政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志愿服务、应急法治。

任肖容: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志愿服务。

文章目录
志愿服务发展与法律制度保障
  • (一)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
  • (二)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相关规范
  • (三)志愿服务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发展历程
  • (一)新时代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基础
  • (二)新时代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特色
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建设现状
  • (一)志愿服务法律制度体系
  • (二)中央层面立法建制
  • (三)地方层面立法建制
  • (四)《立法法》授权和价值观入法带来新要求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发展展望
  • (一)尽快制定出我国的“志愿服务法”
  • (二)地方志愿服务立法应突出特色
  • (三)切实推动《志愿服务条例》贯彻落实
  • (四)可适时出台专项志愿服务立法
  • (五)通过立法理顺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