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翼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个人简介:

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国社会阶层流动、中国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就业与制度变迁等;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级政府的研究项目。

  • 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范雷 李炜 田丰 副主编 ; 张翼 李培林 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编撰的2019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分析了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报告认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党的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三年计划的第一年。4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从温饱阶段迅速迈向全面小康。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在40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迈向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就业总量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居民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朝着全覆盖快步推进,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并朝着全国统筹迈出了关键步伐,社会救助水平继续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优先、统筹发展、促进公平等趋势更加明显。社会治安总体形势趋好,各类侵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发案率显著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继续向好,各类食品药品抽检不合格率继续下降。报告同时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局势平稳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本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四大板块,用1篇总报告和17篇分报告(未含附录部分),分别讨论了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总报告分析了2018年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形势以及面临的宏观问题和挑战,提出了2019年应对挑战和难题的若干对策建议。第二板块由6篇报告组成,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18年劳动就业、居民收入和消费、教育事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治安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第三板块包括6篇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分别以翔实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和政治参与状况、95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安全、汶川地震十年重建发展状况、中国志愿者队伍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状况。第四板块由5篇专题报告组成,其中3篇专题报告系统描述和分析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状况、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环境保护形势,既肯定了2018年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其余2篇专题报告则重点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户发展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难题。在这些问题上,各篇分报告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新征程
    张翼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本文主要为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在过去十年内出版的论文,本书将其结集起来,例如文章有中国古代精神病人管理制度的发展、社区转型与社区治理效能增进、社会参与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辨析、中央企业慈善捐赠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等。
  •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
    张翼 主编 ; 田丰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2022年是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进入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纵观2022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社区志愿服务取得新成效,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获得新进展,应急志愿服务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开启新篇章。各类各地区各企业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展现出新作为、新担当。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有利于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朝着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站在新起点,认真回顾和总结2022年中国志愿服务的重大创新与重要进展,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引领志愿服务事业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持编撰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部门报告、地区报告、企业报告、国际报告及基金组织报告组成。其中,总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全面解读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目标、新任务、新使命,科学展望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作为、新担当、新方向。分报告、部门报告、地区报告、企业报告、基金组织报告采取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考察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在案例分析中总结、提炼了志愿服务的基层工作模式,以大数据和实践案例全景式解读并总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经验、新态势、新进展。此外,国际报告还对英国、德国和韩国的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了深描,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开拓了国际视野。
  •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险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险越来越有力地支撑着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退休人员还是在职工作人员,没有社会保险,就缺少了抵抗社会风险的重要支柱。所以,考察不同收入群体的保险覆盖程度和享有程度,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来说,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衡量社会支持力度、维护社会和平发展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中,社会保险的支撑作用不可低估。
    关键词:
  • 2020年超大城市人口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人口的社会流动与区域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也掀起了强大的造城运动。在此背景下,人口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关注点。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治理创新角度来讲,针对人口代际结构变化,社会治理关键在于社会整合机制的创新;针对社区内部人口结构的变化,社区治理的重点是培养多元主体的社区认同,使陌生人具有熟人化或半熟人化的机会;针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结构变化,充分考虑其产生的人口结构张力,是治理方案制定的重要现实。中国的人口转型速度极快,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特色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人口竞争政策,将是未来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的核心课题。
    关键词:
  • 社区转型与社区治理效能增进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既是定居化社会向迁居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也是熟人社区向陌生人社区转型和社区治理结构从“单位办社会”向“居委会办社会”转型的过程。社区的实体结构与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府以组织建设从供给侧自上而下形塑社区“理想型”的同时,居民也通过需求侧的“民主协商”建构其预期的“理想型”。社区以居委会为主体,通过与环境互动形成自身的利益结构。这些因素的动态博弈不断形塑社区的“营造”动力,使之呈现出治理方式的科层化、社区类型的多元化、社区居民的异质化、治理经费的财政化等特征,形成了“强他治”与“弱自治”。为平衡各方需求,就需要在强调组织化和秩序化的同时,较好地平衡“他治”与“自治”力量,培植“社会协同”和“民主协商”参与渠道,尽快建成“社区办社会”的治理格局,建设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
    关键词:
  • 2021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2021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经研究分析,2021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着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覆盖的总体格局;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实效;统筹线上线下,着力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共享的社会生态。与此同时,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仍面临一些现实性的挑战,其制约了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因此,2021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相关工作机制,着力整合志愿服务的阵地资源,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凸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 《青年网络直播消费:一个科技、消费与社会交织的分析视角》评审意见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文对《青年网络直播消费:一个科技、消费与社会交织的分析视角》一文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此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将线下的现实社会研究与在线的对“虚拟社会”的观察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但此文仍然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第一,需要研究主播与电视购物或平台促销的区别,以论证不同的媒介或不同的促销方式,是否会对青年产生不同的效果;第二,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他们是否是同一类型的;第三,应该看同一主播影响下不同青年的不同反应等。
    关键词:
  • 《前沿者的后知觉:数字时代青年基层劳动者的成长困境》评审意见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前沿者的后知觉:数字时代青年基层劳动者的成长困境》一文选题抓住了时代之问,并力图以社会学学理回答,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前瞻性意义;另外,在研究方法上,文章试图以质性研究方法提炼变量意义的推论逻辑,是一种探索意义的尝试。但文章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第一,文章中使用的概念,在表述上可以更加学术化一些;第二,文章引用的文献,实际采纳的是原作者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而不是对作者研究的核心假设或得出的主要结论的凝练;第三,“前沿者”和“后知者”的定义是在何种意义上作出的,需要进一步解释等。
    关键词:
  • 共同富裕与养老保障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论从保障对象、发挥的作用还是实现路径上来看,提供公平、可持续的高质量养老保障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浙江作为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完善养老保障各项制度、提升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从覆盖范围、支出情况、准入条件、待遇水平、财政补助五个方面,对浙江的养老保障状况进行描述,认为浙江养老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需要更加明确、统筹层次需要提升、身份与户籍限制需要打破、制度之间需要进一步整合、筹资与待遇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支出责任边界需要厘清,并提出调整目标定位、提高统筹层次、打破身份与户籍限制、加强制度衔接与部门协同、完善筹资与待遇调整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从传统到现代:“魁阁”的现代化研究与理论建构》评审意见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本文对《从传统到现代:“魁阁”的现代化研究与理论建构》一文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这是一篇围绕“魁阁”学术团队之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性梳理文章。其聚焦于现代化的主要问题——如何促进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而开展学术史分析,深入讨论了以燕京大学为核心而凝聚的迁入西南地区的社会学家的社区研究成果。作者期望通过对“魁阁”学术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再开发,提炼出那一时期的现代化话语及其方法论。这种尝试既尊重了社会发展史,也尊重了学术发展史,值得肯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