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纽约以“健康街景”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作者:
杨犇 程鹏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736字
所属图书: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街道是城市中最容易获取却又未被充分利用的公共资源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更是强化了街道作为公共设施的观念。基于2022年纽约市公共设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设计纽约:健康街景》,本报告在梳理纽约出台健康街景报告的背景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相关案例研究如何基于健康视角提出重塑高品质街道公共空间的创新方案。提出针对国内高密度城市街道更新治理的三点启示: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街道更新治理的制度保障,建立共建共治机制、打造精细化的街道更新治理格局,因地制宜叠加多元功能、探索闲置街道空间的更新利用。

关键词:

纽约城市更新公共空间街景

作者简介:

杨犇:博士,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智库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乡规划。

程鹏: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公平城市与城市治理、创新空间与乡村规划等。

文章目录
纽约健康街景的背景与内涵
  • (一)背景:从“汽车优先”到“还街于人”
  • (二)健康街景的四个视角: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区健康和环境健康
纽约健康街景的主要领域与实践案例
  • (一)开放街道:街道从机动车道临时变为提供学习、休憩、购物和娱乐的行人专用公共空间
  • (二)协作复苏: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式街景营造,将促进社区管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加速复苏
  • (三)公正街道:通过社会参与和艺术表达等,将街道重塑为推动公平的公共空间
  • (四)公园广场周边:作为绿地的延伸,街道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发挥连接作用并改善生态可持续性和气候适应能力
  • (五)桥下空间:通过规划、改造和艺术激活,重塑高架设施下“被遗忘”的空间
  • (六)共享街道: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和艺术品等提供路权的公共空间管理
对中国城市街道更新治理的启示
  • (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街道更新治理的制度保障
  • (二)建立共建共治机制,打造精细化的街道更新治理格局
  • (三)因地制宜叠加多元功能,探索闲置街道空间的更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