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屠启宇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本书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社会经济文化专业委员,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核心专家,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屠启宇工作室领军人物,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战略规划、城市创新体系、社会系统工程。

  •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5)
    张剑涛邓智团 苏宁 副主编 ; 屠启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整整20年前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全球贸易体系开启了新时代。20年间,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构建了一张全球生产网络。各大洲的一大批城市因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担当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流动的枢纽节点作用,而崛起成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乃至全球城市。2015年的全球格局中,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20年来最为重大的重构。林林总总的区域贸易安排所酝酿的是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体系,其核心诉求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给予各类创新以更高的尊重与保护。与之呼应,全球经济的纽带正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一批主要担当信息流动、知识流动和人才汇集枢纽节点的城市正在崭露头角。我们把这些城市称为“国际创新中心城市”,它们将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标杆。2010~2014年的短短4年间,根据澳大利亚咨询机构2thinknow的测算,全球范围进入国际创新中心城市评价视野的城市已从330余个增长到440余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已然展开。然而,世人对于塑造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规律还知之甚少,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显然不是单纯加大创新投入或照搬创新体系就能够塑造而成的。创新功能的发育实际上涉及整个城市的再造。这恰恰同本报告撰写伊始所提出的推动城市整体升级、打造“国际城市2.0”的思路相吻合。2015年度本报告再次跟踪全球40个代表性城市开展国际城市2.0评价,并撰写了近40个案例,以期为各城市开展面向创新的新征程提供镜鉴。
  •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4)
    苏宁 陶希东 副主编 ; 屠启宇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4)》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间丝路城市对“全球南方”城市网络的形塑作用,丝路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参与度更高、更为均衡的“全球南方”城市网络形成。“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城市网络的合作与互动,将促使更为平等、包容、公平的全球城市网络形成。“一带一路”城市网络合作的“朋友圈”特性,丰富了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方式,为新格局下国际城市间的互动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本书的24篇专题报告介绍了国际城市在战略谋划跃升、创新激活动力、经济复兴思路、社会包容共享、文化优化发展、生态脱碳建设、治理体系优化和空间品质提升等多维度探索具备“可持续性”的城市复兴案例。
  • 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崛起——2015年国际城市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2015年,全球范围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词无疑是创新。创新已经从摆脱危机的政策选项之一,升格为在新一轮全球城市格局重塑中脱颖而出的唯一战略选项。本文围绕创新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当前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等级格局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城市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城市升级过程,实际上是国际城市2.0模式所讨论的内容。
  • 基于国际评价的北京城市功能综合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文全面收集了15套国际权威城市评价体系,以综合和专项相结合的方式对近期北京在这15套评价体系中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初步分析,以评价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定位。
  • 基于国际评价的上海城市功能综合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上海在21世纪初就确定了“四个中心”目标,并持续予以坚持,但是有关“四个中心”目标实现与否的具体任务指标则是空白。本研究认为不必介意上海是否自我设定了若干标尺。关键是看国际社会是否认可上海的具体功能定位。本研究基于多项国际评价对上海城市功能予以综合考察。
  • 丝路节点城市2.0:在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过程中形塑“全球南方”城市网络(2024)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本报告基于丝路节点城市2.0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更新城市发展数据,增加公共卫生等指标,鉴别138个国家中350个国际城市的节点功能,继而甄选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域和重点城市。同时,分析了丝路节点城市发展对“全球南方”城市网络构建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更为多样、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城市网络发展的贡献。通过“五通”评价指标体系,共评选出32个重要节点城市、18个次要节点城市和31个一般节点城市,构成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先行区域。这81个城市主要分布在东亚、西欧和东南亚,其次为北欧、东欧和南欧。本报告进一步评选了“五通”领域表现优秀的节点城市,称为“五通”型城市。以亚欧非大陆为对象,分析了各地理亚区节点城市的优劣势,发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分析了在绿色、科技和数字三大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领域将构成未来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