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二轮土地延包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思路

作者:
胡凌啸 刘余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77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土地者,民之本也。”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中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眼下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的延包工作。在经历两轮承包后,中国关于土地承包和延包的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但各地实践和政策要求之间存在张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村庄和农户不断分化,农业政策向“赋惠”型转变,新的农地相关者广泛涌现,这都给二轮土地延包带来了挑战,导致延包工作面临如何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如何衔接好不同政策实现协同,以及能否在坚持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抓大放小”等政策难点。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明确指导意见,集中统一认识;二是摸清人地底数,防控延包风险;三是规范延包程序,提升工作能力。以此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农地制度家庭承包二轮土地延包

作者简介:

胡凌啸: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刘余:经济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发展。

文章目录
土地延包的政策演变和地方实践
  • (一)承包期设定与延包政策演变
  • (二)土地延包的地方实践
新的时代背景下二轮土地延包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一)村庄和农民分化增加了延包情境的复杂性
  • (二)“赋惠”的农业政策对延包形成“连锁反应”
  • (三)新的农地相关者出现增加了需要协调利益的主体类型
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政策难点
  • (一)如何协调好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
  • (二)如何衔接好不同的政策,实现协同
  • (三)能否在坚持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抓大放小”
做好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政策建议
  • (一)明确指导意见,集中统一认识
  • (二)摸清人地底数,防控延包风险
  • (三)规范延包程序,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