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 王雪妍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298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韧性城市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安全保障。推进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增强城市抵御力、恢复力以及学习转化能力。北京市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统领,通过减量发展的城市规模策略、提质增效的城市空间导向、刚弹结合的运行保障系统、长效精准的组织管理机制,逐步取得了显著成效。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从多维度目标、韧性空间格局、空间治理措施、区域协同应对等方面提升韧性城市治理能力,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保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北京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作者简介:

李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韧性城市、城市安全、国土空间规划等。

王雪妍: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韧性城市、城市体检等。

文章目录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背景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展与成效
  • (一)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科学提升城市发展的适应性
  • (二)空间布局:通过底线约束、空间引领、提质增绿等措施,强化韧性城市空间格局的冗余性
  • (三)运行保障:通过刚弹结合的统筹配置,确保城市重要生命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四)管理实施:通过预警监测、平急两用等手段,提升城市应对灾害风险的学习转化能力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一)面对极端灾害风险,安全保障能力仍需推动纵深实施
  • (二)社会治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需对薄弱环节、脆弱人群给予更多关注
  • (三)京津冀广域协同的韧性城市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推进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 (一)立足保障首都安全,细化多维度建设目标,增强城市韧性能力提升的经济性
  • (二)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韧性城市空间格局
  • (三)推进空间治理,提升全过程韧性城市恢复响应能力
  • (四)坚持区域协同,完善首都圈广域韧性城市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