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迈向“赋权由我”的整合性社会工作实践与本土理论建构——基于对上海黄浦区“蓝丝带”项目的质性研究

作者:
徐选国 赵杨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3459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二十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赋权是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增进自身权能的过程和结果,但在实际服务中出现了后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去权,以及在服务关系中的主体性弱化现象,导致“赋权服务悖论”的产生。这与赋权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形成“赋权予人”的专业脉络及其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进行着深刻的形塑密切相关。对上海市黄浦区妇联推动的“蓝丝带”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项目实践进行的质性研究中发现,社会工作者与医疗系统、公共卫生、心理咨询等专业力量形成了整合性服务行动网络,建构了由“多学科支持、多主体联动、多理论融合、多系统连通”组成的社会服务行动系统,促进了乳腺癌患者主体性的生长与再生产:乳腺癌成员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获得了自己的主体性权利,同时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个体又履行了自己的主体性义务,权利自觉与义务自愿成为推动服务对象自我持续性赋权的核心动力。本文将这种通过整合性行动聚焦成员主体性生长的专业实践概括为“赋权由我”的社会服务取向,超越了以往较为碎片化的赋权悖论讨论或实践研究,促进了赋权理论在本土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与效能提升。
关键词:

主体性建构赋权理论赋权予人赋权由我整合性实践

作者简介:

徐选国: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公益、社会工作理论、社区社会学等。

赵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本土化。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赋权产生、赋权悖论与“赋权由我”的实践脉络
  • (一)权力障碍、无力感与赋权的限度
  • (二)专制赋权与工具赋权
  • (三)克服“赋权悖论”理论限度的实践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蓝丝带”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的整合实践
  • (一)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 (二)“蓝丝带爱心关护”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理论解释框架
  • (三)“蓝丝带”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的本土实践逻辑
  • (四)“蓝丝带”乳腺癌患者康复服务的成效分析
迈向“赋权由我”的社会工作理论建构:一种本土化尝试
  • (一)从天赋权利到自我赋能:主体性的产生与确认
  • (二)“权利自觉”与“义务自愿”:主体性的内核与完形
  • (三)“赋权由我”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观点
结论与讨论
  • (一)从“无能者”到“能动者”:社工介入后的群体镜像
  • (二)“赋权由我”服务取向的建构:一种整合性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
  • (三)未尽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