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现代性反思抑或传统文化遵从:我国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减量偏好及阶层差异特征分析
作者:
吴灵琼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1109字
所属图书:
环境社会学 2024年第2期(总第6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125-158
陈阿江
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实践视角探讨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减量偏好类型及垃圾分类减量实践偏好的社会阶层差异。基于CGSS 2013调查数据,借助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四种垃圾分类减量偏好,即以增进社会/环境福祉为导向的积极参与者偏好、兼具传统节俭文化遵从和物质主义导向的重度减量者和轻度减量者偏好及没有特定价值取向的旁观者偏好。从“传统性-现代性”的维度提出教育通过现代性反思能力影响垃圾分类减量偏好的现代性反思假设,以作为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和后物质主义价值理论的补充。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的阶层和管理者阶层倾向于在积极参与者中聚集;而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阶层倾向于在旁观者、重度减量者和轻度减量者偏好群体中聚集,但这三种偏好之间的阶层分化趋势不明朗。研究结果支持现代性反思假设,仅部分支持需求/价值假设。需求/价值假设的解释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该假设仅从“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的维度来解释垃圾分类减量实践,忽略了其传统性的一面。现代性反思假设则将垃圾分类减量实践置于“传统性-现代性”的空间坐标加以考察,从而为进一步探讨遵从传统的垃圾分类减量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社会实践
传统节俭文化
多重对应分析
作者简介:
吴灵琼: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基层环境治理。
相关报告
绿色生活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贵安新区“5”大绿色质量体系建设
倡导推广绿色消费 促进家庭消费转型升级
提升品质消费内涵 维护女性消费权益
2020年论绿色发展的驱动维度
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绿色消费发展的综合评价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民族学如何进步——对学科发展道路的几点看法
文章目录
理论基础及假设
(一)社会实践视角下的垃圾分类减量偏好
(二)社会阶层影响绿色消费/亲环境行为的传统分析视角
(三)垃圾分类减量偏好阶层差异的现代性反思假设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测量
(三)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一)居民垃圾分类减量实践特征及偏好类型
(二)垃圾分类减量偏好群体的阶层差异特征
综合讨论
(一)社会阶层与垃圾分类减量偏好的非线性关联
(二)需求/价值视角与现代性反思视角的综合比较
(三)生活节奏与垃圾分类减量实践的阶层差异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