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基于APC模型:中国居民财产安全感的变迁研究
作者:
伍麟
柴梦然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35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1.121-146
韦庆旺
杨宜音
谭旭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
财产安全感属于社会心态基础层面的核心需要之一,构成个体开展社会活动的原初动力。本文基于我国CSS 2006~2017跨度十余年的四期调查数据,构建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对居民财产安全感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居民财产安全感在十余年内呈现单调上升趋势。2013年是一个上涨速度的拐点,一方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经济法治建设的方针为财产安全提供了制度和理论保障;另一方面反映了伴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心理层面增强了群众的财产安全感。基于年龄-时期-队列差异角度的分析表明,随年龄增长财产安全感呈现平缓上升状态,快速的社会变迁对于财产安全感形成与维持产生了较强的队列分化作用。其中,收入是主导城乡居民财产安全感队列差异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是解释财产安全感性别差异的核心变量。
关键词:
教育
收入
财产安全感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作者简介:
伍麟:
男,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柴梦然: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教育、职业、收入与社会分层
地位综合征的中介效应分解
2013~2014年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及预测
2013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状况与走势分析
2005~2006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展望
前言 积极发挥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机理与实践
陕西省宝鸡市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省连城县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内蒙古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文章目录
·
引言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
(三)方法
分析结果
(一)财产安全感时期和队列变化趋势的描述分析
(二)APC模型基本趋势分析
(三)不同维度的时期效应趋势分析
(四)不同维度的队列效应趋势分析
·
结论与讨论